觀世音菩薩
觀世音菩薩(梵文:अवलोकितेश्वर),又譯為光世音菩薩、觀自在菩薩,西方極樂世界教主阿彌陀佛座下的上首菩薩,同大勢至菩薩一起,為阿彌陀佛的左、右脅侍菩薩,並稱「西方三聖」。也是四大菩薩之一。
觀世音菩薩是東亞民間普遍敬仰崇拜的菩薩,佛教的經典上說觀世音菩薩的悲心廣大,法身無處不在,世間眾生無論在世界任何一處地方,無論遭遇何種災難,若一 心稱念觀世音菩薩名號,菩薩即時尋聲赴感,千眼照見眾生,千手護持眾生,使之離苦得樂,故又稱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為佛教中知名的大菩薩,有「家家 阿彌陀,戶戶觀世音」的讚譽。
觀世音菩薩每年有三大節日,此三大節日為誕辰、得道、出家。
農曆二月十九日:觀世音菩薩誕辰紀念日。
農曆六月十九日:觀世音菩薩得道紀念日。
農曆九月十九日:觀世音菩薩出家紀念日。
觀世音菩薩(梵文:अवलोकितेश्वर),又譯為光世音菩薩、觀自在菩薩,西方極樂世界教主阿彌陀佛座下的上首菩薩,同大勢至菩薩一起,為阿彌陀佛的左、右脅侍菩薩,並稱「西方三聖」。也是四大菩薩之一。
觀世音菩薩是東亞民間普遍敬仰崇拜的菩薩,佛教的經典上說觀世音菩薩的悲心廣大,法身無處不在,世間眾生無論在世界任何一處地方,無論遭遇何種災難,若一 心稱念觀世音菩薩名號,菩薩即時尋聲赴感,千眼照見眾生,千手護持眾生,使之離苦得樂,故又稱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為佛教中知名的大菩薩,有「家家 阿彌陀,戶戶觀世音」的讚譽。
觀世音菩薩每年有三大節日,此三大節日為誕辰、得道、出家。
農曆二月十九日:觀世音菩薩誕辰紀念日。
農曆六月十九日:觀世音菩薩得道紀念日。
農曆九月十九日:觀世音菩薩出家紀念日。
觀世音菩薩的名號由來
觀世音菩薩,從字面上來解釋就是「觀察世間音聲」的菩薩。這個名號的典故可見於《妙法蓮華經》中的《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受諸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
現今我們所通用的「觀世音菩薩」名號,是南北朝時代姚秦的鳩摩羅什大師所譯的,唐代玄奘法師則翻譯為「觀自在菩薩」,但兩者指的其實都是同一位菩薩。相傳 因為唐太宗李世民的名字當中有個「世」字,為了避諱,因此便將「觀世音菩薩」稱為「觀音菩薩」,後世也就往往跟著沿用下來。
觀世音菩薩的起源
觀世音菩薩的起源目前已不可考,在大乘佛教的信仰中,稱他是阿彌陀佛西方淨土中的大菩薩,如《無量壽經》記載觀世音菩薩與大勢至菩薩同為西方極樂淨土中阿彌陀佛的左右脇侍菩薩。
《悲華經》敘述阿彌陀佛於過去生中曾為轉輪王無諍念,他有一千個兒子,長子名不眴,他出家之後,即號「觀世音」;在久遠的將來,阿彌陀佛涅槃後,他將候補成佛,號「普光功德山王如來」。
據《悲華經》卷二記載,觀世音本名不眴,是無量劫前轉輪王無諍念的長子,因為其在寶藏佛前發願:「願我行菩薩道時,若有眾生遭受種種苦惱恐怖,退失追求正法的信念和力量,墮落到沒有光明的大黑暗處,身心不安憂愁孤獨貧窮困苦,沒有人可去請求保護,沒有依靠也沒有屋舍。如果他能夠憶念我,稱念我的名號,求救的音聲被我天耳所聞,被我天眼所見,如是一切苦難眾生,若 我不能為其免除如此種種痛苦煩惱,則終不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寶藏佛即為祂授記:「善男子!汝觀人天及三惡道一切眾生,發大悲心。欲斷眾生諸煩惱故,欲令眾生住安樂故,善男子!我當字汝為觀世音。」此說菩薩因地具大悲心,普令眾生離苦得樂,因此寶藏佛為其命名觀世音。
觀世音菩薩,從字面上來解釋就是「觀察世間音聲」的菩薩。這個名號的典故可見於《妙法蓮華經》中的《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受諸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
現今我們所通用的「觀世音菩薩」名號,是南北朝時代姚秦的鳩摩羅什大師所譯的,唐代玄奘法師則翻譯為「觀自在菩薩」,但兩者指的其實都是同一位菩薩。相傳 因為唐太宗李世民的名字當中有個「世」字,為了避諱,因此便將「觀世音菩薩」稱為「觀音菩薩」,後世也就往往跟著沿用下來。
觀世音菩薩的起源
觀世音菩薩的起源目前已不可考,在大乘佛教的信仰中,稱他是阿彌陀佛西方淨土中的大菩薩,如《無量壽經》記載觀世音菩薩與大勢至菩薩同為西方極樂淨土中阿彌陀佛的左右脇侍菩薩。
《悲華經》敘述阿彌陀佛於過去生中曾為轉輪王無諍念,他有一千個兒子,長子名不眴,他出家之後,即號「觀世音」;在久遠的將來,阿彌陀佛涅槃後,他將候補成佛,號「普光功德山王如來」。
據《悲華經》卷二記載,觀世音本名不眴,是無量劫前轉輪王無諍念的長子,因為其在寶藏佛前發願:「願我行菩薩道時,若有眾生遭受種種苦惱恐怖,退失追求正法的信念和力量,墮落到沒有光明的大黑暗處,身心不安憂愁孤獨貧窮困苦,沒有人可去請求保護,沒有依靠也沒有屋舍。如果他能夠憶念我,稱念我的名號,求救的音聲被我天耳所聞,被我天眼所見,如是一切苦難眾生,若 我不能為其免除如此種種痛苦煩惱,則終不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寶藏佛即為祂授記:「善男子!汝觀人天及三惡道一切眾生,發大悲心。欲斷眾生諸煩惱故,欲令眾生住安樂故,善男子!我當字汝為觀世音。」此說菩薩因地具大悲心,普令眾生離苦得樂,因此寶藏佛為其命名觀世音。

觀音菩薩與我們是兄弟
我們每位眾生的心裏,都有一位觀世音菩薩
◎一九七六年三月十六日宣化上人開示於觀音七
我們天天念觀世音菩薩,可是觀世音菩薩是什麼意思呢?「觀」是觀察世間所有的聲音。觀也是看,但不是向外看,而是看眾生的心,看哪一位眾生的心沒有妄想。空了,就得到開悟。所以說「十方同聚會,皆共學無為。」十方的善男信女聚集在一起,共同修無為法。
念觀世音菩薩,也是一種無為法,無為而無不為。這種無為法,就是叫你不要打妄想。你念「南無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也念你,彼此互念。就好像你想你的親 戚,你的親戚也想念你。我們和觀世音菩薩,從無量劫以來,就是法眷屬,法親戚。從什麼地方說起呢?從阿彌陀佛那兒論起。阿彌陀佛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是 觀音菩薩的師父。觀世音菩薩是幫助阿彌陀佛弘揚淨土法門的助手。
我們和觀世音菩薩就是法兄弟。觀音菩薩是還沒有生到極樂世界眾生的哥哥,而眾生是弟弟。如此說來,我們是很近的親戚,所以我們想念親兄弟,親兄弟也想念我 們。我們是觀音菩薩的弟弟,觀音菩薩是我們的哥哥。有人說:「觀世音菩薩怎麼會是我們的哥哥?那我們不是太高攀了?」觀世音菩薩不僅僅拿我們當弟弟看待, 也拿所有眾生當弟弟看待。不然的話,他為什麼要尋聲救苦?為什麼眾生有困難,他要幫助呢?因為他看一切眾生,有如手足一樣,是他的骨肉。所以他才不怕一切 艱難困苦,而救度娑婆世界的受苦眾生。所以各位不要忘了自己的法兄弟。我們念一聲「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也念我們。我們叫一聲「觀世音菩薩」,裏面包 含的就是哥哥。觀世音菩薩就叫一聲我們這些未來的菩薩,未來佛小弟弟。你要是能這樣看觀世音菩薩,更應誠心,更應該親切地念自己的法兄弟,不要空過。我們 念觀世音菩薩,不要低著頭念,要抬起頭來,表示一種勇猛精進的精神,不要現出頹喪不振的樣子。觀世音菩薩看你這麼有精神,便即刻對你說:「快拉著我的 手!」然後和你一起走向極樂世界。
又有人在打妄想:「觀世音菩薩怎麼一天到晚看看看?為什麼我就不可以看?」你的看和觀世音的看,有所不同。觀世音菩薩是看裏邊,你是看外邊。觀世音菩薩是 看自性,他的自性和每位眾生都有電波。哪個眾生在打什麼妄想,他都知道。他是往裏看他的電波,和你看的不同。因為有的眾生離他很遠,雖然他有千手千眼,但 要看無量的眾生,也是不夠用,也看不過來。所以他要迴光返照,反聞聞自性,看看自性的眾生,哪一個正在受什麼樣的苦?他就去救度這個眾生。可是你是向外 看,把自己根本的智慧都忘了。所以你這個看,和他那個看,是不同的。還有人又打一個妄想:「法師啊!您講這個開示,我無論如何也不相信。為什麼我不相信 呢?我們和觀世音菩薩是兄弟,可是觀世音菩薩是聖人,我們是凡夫。凡夫怎能和聖人稱兄道弟呢?這不合乎邏輯學,所以我不相信。」好!你不相信,你講的也是 有道理,可是你這個道理,是屬於凡夫的知見。因為你沒有深入經藏,所以你的智慧不能如海。
《華嚴經》上說:「菩薩作是念。我與眾生無始以來,互為兄弟,互為父母,互為姊妹,互為夫婦。」你說你不相信,這是因為你不明白《華嚴經》的道理。再者, 不但菩薩看我們是眾生;成佛之後,他看眾生,是男子皆是我父,是女子皆是我母。既然佛看眾生都是父母親,那麼我說觀世音菩薩看眾生是兄弟、是姊妹,這又有 什麼不合理呢?你說你不相信,是因為你沒有這種智慧,沒有知識。要不然,就是你所見太少了,所以才變得那麼愚癡。我講什麼,你都不相信。佛為什麼要度眾 生?因為他看「是男子皆是我父,是女子皆是我母。」他的父母在六道輪迴中受苦,所以無論如何他也要度眾生,希望他的父母離苦得樂。
我們天天念觀世音菩薩,拜觀世音菩薩。可是觀世音現身在你面前,你又不認識。所以我們眾生是很苦惱的,為什麼觀世音菩薩現身在你的面前,你也不認識呢?就 是那個當面關,也就是你的考驗。你念觀世音菩薩,要學觀世音菩薩的樣子。觀世音菩薩是大慈、大悲、大願、大力,我們念觀世音菩薩,也要學他的大慈、大悲、 大願、大力。無論誰對我們不好,我們都應該不動心。誰罵我們,我們都要忍;誰打我們,我們也要忍;甚至誰把我們殺了,我們也要忍,並且要認帳。為什麼要認 帳?假如我往昔沒有罵過人,他也不會來罵我;我往昔沒有打過人,人也不會打我。為什麼有人罵我、打我、殺我?因為我往昔在愚癡的時候,也罵過人、打過人、 殺過人,所以今生遇到這種境界,要把往昔所欠的債務還清了。以前不明白的時候,就好像賴債不還;現在明白了,就應該老老實實的承認這筆債務。我們能承認這 筆債,就能見到觀世音菩薩,就和觀世音菩薩有真正法眷屬的關係。所以,我們念觀世音菩薩,不要一見到人,就看別人的不對,你盡找別人麻煩,是自己苦未了, 苦根未斷盡。所以各位要認識境界,徹法底源。學佛法,必須要會運用佛法。要是不會運用佛法,無論你修到什麼時候,佛法仍是佛法,你還是你自己。如果你會運 用,那就和佛法打成一片,而不能分開。
忍,是最要緊,即是叫你忍你所不願意忍的事情。譬如我不願意挨罵,可是有人罵我,我都歡喜。我不願意挨打,可是有人打我,我更歡喜。我不願意被人殺,生命 是很寶貴的,可是有人要殺我,這是了脫我一生的業障,是我真正的善知識。所以各位啊!學佛法要倒過來學,修道也要倒過來修。怎麼倒過來呢?就是你不願意的 事,也要願意。可是你所不願意的事,也不是要你讓給旁人。你要是和一般人一樣,看不破,放不下,我、法二執不空,有我、人、眾生、壽者四相,那麼麻煩就現 出來。若能退一步想,那麼任何事自然海闊天空。
我們學佛法,不要往高深的地方去學。所謂「平常心是道,直心是道場。」用直心來修行。你念觀世音菩薩,不要存一種貪心。不要說:「我念觀世音菩薩,會發 財。」這是辦不到的。你要是沒有貪心,反而會得到,一旦有這個貪心,反而得不到。你念觀世音菩薩,也不需要向外宣傳說:「我到某某地方打過觀音七,你沒有 打過,你不如我。」不要打這種妄想,不貪名,不貪利,也不貪享受。
念觀世音菩薩,就要平平常常的念,不要企求一切。不要像有人念觀世音菩薩,說:「我沒有兒子,要求觀音菩薩給我兒子。」有人又要求個女兒。有的男孩子,念 觀世音菩薩是為求得一個美麗的女孩子。有的女孩子,就要求得個男朋友,這是不可以的。念觀世音菩薩,應該把這些骯髒的念頭去除,不要有貪瞋癡的心。譬如: 天天穿衣,不要管它好不好,只求其不冷就可以了;天天吃飯,也不要有一種貪美味的思想。要是有這種妄想,那你就沒有真心念觀世音菩薩。要是真心念觀世音菩 薩,怎麼還會想吃好?穿好?早已經把什麼都忘了。什麼都忘了,才能和觀世音菩薩合而為一。
我們每位眾生的心裏,都有一位觀世音菩薩。你現在所念的,是念自己心裏的觀音菩薩。有人說:「我向心裏找,怎麼連個心都沒有?」如果你連個心也沒有,那就 不要念觀世音菩薩了。因為那就是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就是沒有心,他不打一切妄想,沒有貪瞋癡。他也不計劃今天要穿好的衣服,或吃一點好的東西,享受一 點好的供養。他是一切無著,一切不求。他所做的是度眾生。他願一切眾生離苦得樂,了生脫死,成佛道,而無所求於眾生。他希望眾生能真正明白佛法,沒有貪瞋 癡。我們念觀世音,不要一天到晚打妄想:「早上沒有吃東西,晚上又沒有茶喝,這太苦了!受不了,快跑!」這真是沒有出息的修行人!
我們每位眾生的心裏,都有一位觀世音菩薩
◎一九七六年三月十六日宣化上人開示於觀音七
我們天天念觀世音菩薩,可是觀世音菩薩是什麼意思呢?「觀」是觀察世間所有的聲音。觀也是看,但不是向外看,而是看眾生的心,看哪一位眾生的心沒有妄想。空了,就得到開悟。所以說「十方同聚會,皆共學無為。」十方的善男信女聚集在一起,共同修無為法。
念觀世音菩薩,也是一種無為法,無為而無不為。這種無為法,就是叫你不要打妄想。你念「南無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也念你,彼此互念。就好像你想你的親 戚,你的親戚也想念你。我們和觀世音菩薩,從無量劫以來,就是法眷屬,法親戚。從什麼地方說起呢?從阿彌陀佛那兒論起。阿彌陀佛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是 觀音菩薩的師父。觀世音菩薩是幫助阿彌陀佛弘揚淨土法門的助手。
我們和觀世音菩薩就是法兄弟。觀音菩薩是還沒有生到極樂世界眾生的哥哥,而眾生是弟弟。如此說來,我們是很近的親戚,所以我們想念親兄弟,親兄弟也想念我 們。我們是觀音菩薩的弟弟,觀音菩薩是我們的哥哥。有人說:「觀世音菩薩怎麼會是我們的哥哥?那我們不是太高攀了?」觀世音菩薩不僅僅拿我們當弟弟看待, 也拿所有眾生當弟弟看待。不然的話,他為什麼要尋聲救苦?為什麼眾生有困難,他要幫助呢?因為他看一切眾生,有如手足一樣,是他的骨肉。所以他才不怕一切 艱難困苦,而救度娑婆世界的受苦眾生。所以各位不要忘了自己的法兄弟。我們念一聲「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也念我們。我們叫一聲「觀世音菩薩」,裏面包 含的就是哥哥。觀世音菩薩就叫一聲我們這些未來的菩薩,未來佛小弟弟。你要是能這樣看觀世音菩薩,更應誠心,更應該親切地念自己的法兄弟,不要空過。我們 念觀世音菩薩,不要低著頭念,要抬起頭來,表示一種勇猛精進的精神,不要現出頹喪不振的樣子。觀世音菩薩看你這麼有精神,便即刻對你說:「快拉著我的 手!」然後和你一起走向極樂世界。
又有人在打妄想:「觀世音菩薩怎麼一天到晚看看看?為什麼我就不可以看?」你的看和觀世音的看,有所不同。觀世音菩薩是看裏邊,你是看外邊。觀世音菩薩是 看自性,他的自性和每位眾生都有電波。哪個眾生在打什麼妄想,他都知道。他是往裏看他的電波,和你看的不同。因為有的眾生離他很遠,雖然他有千手千眼,但 要看無量的眾生,也是不夠用,也看不過來。所以他要迴光返照,反聞聞自性,看看自性的眾生,哪一個正在受什麼樣的苦?他就去救度這個眾生。可是你是向外 看,把自己根本的智慧都忘了。所以你這個看,和他那個看,是不同的。還有人又打一個妄想:「法師啊!您講這個開示,我無論如何也不相信。為什麼我不相信 呢?我們和觀世音菩薩是兄弟,可是觀世音菩薩是聖人,我們是凡夫。凡夫怎能和聖人稱兄道弟呢?這不合乎邏輯學,所以我不相信。」好!你不相信,你講的也是 有道理,可是你這個道理,是屬於凡夫的知見。因為你沒有深入經藏,所以你的智慧不能如海。
《華嚴經》上說:「菩薩作是念。我與眾生無始以來,互為兄弟,互為父母,互為姊妹,互為夫婦。」你說你不相信,這是因為你不明白《華嚴經》的道理。再者, 不但菩薩看我們是眾生;成佛之後,他看眾生,是男子皆是我父,是女子皆是我母。既然佛看眾生都是父母親,那麼我說觀世音菩薩看眾生是兄弟、是姊妹,這又有 什麼不合理呢?你說你不相信,是因為你沒有這種智慧,沒有知識。要不然,就是你所見太少了,所以才變得那麼愚癡。我講什麼,你都不相信。佛為什麼要度眾 生?因為他看「是男子皆是我父,是女子皆是我母。」他的父母在六道輪迴中受苦,所以無論如何他也要度眾生,希望他的父母離苦得樂。
我們天天念觀世音菩薩,拜觀世音菩薩。可是觀世音現身在你面前,你又不認識。所以我們眾生是很苦惱的,為什麼觀世音菩薩現身在你的面前,你也不認識呢?就 是那個當面關,也就是你的考驗。你念觀世音菩薩,要學觀世音菩薩的樣子。觀世音菩薩是大慈、大悲、大願、大力,我們念觀世音菩薩,也要學他的大慈、大悲、 大願、大力。無論誰對我們不好,我們都應該不動心。誰罵我們,我們都要忍;誰打我們,我們也要忍;甚至誰把我們殺了,我們也要忍,並且要認帳。為什麼要認 帳?假如我往昔沒有罵過人,他也不會來罵我;我往昔沒有打過人,人也不會打我。為什麼有人罵我、打我、殺我?因為我往昔在愚癡的時候,也罵過人、打過人、 殺過人,所以今生遇到這種境界,要把往昔所欠的債務還清了。以前不明白的時候,就好像賴債不還;現在明白了,就應該老老實實的承認這筆債務。我們能承認這 筆債,就能見到觀世音菩薩,就和觀世音菩薩有真正法眷屬的關係。所以,我們念觀世音菩薩,不要一見到人,就看別人的不對,你盡找別人麻煩,是自己苦未了, 苦根未斷盡。所以各位要認識境界,徹法底源。學佛法,必須要會運用佛法。要是不會運用佛法,無論你修到什麼時候,佛法仍是佛法,你還是你自己。如果你會運 用,那就和佛法打成一片,而不能分開。
忍,是最要緊,即是叫你忍你所不願意忍的事情。譬如我不願意挨罵,可是有人罵我,我都歡喜。我不願意挨打,可是有人打我,我更歡喜。我不願意被人殺,生命 是很寶貴的,可是有人要殺我,這是了脫我一生的業障,是我真正的善知識。所以各位啊!學佛法要倒過來學,修道也要倒過來修。怎麼倒過來呢?就是你不願意的 事,也要願意。可是你所不願意的事,也不是要你讓給旁人。你要是和一般人一樣,看不破,放不下,我、法二執不空,有我、人、眾生、壽者四相,那麼麻煩就現 出來。若能退一步想,那麼任何事自然海闊天空。
我們學佛法,不要往高深的地方去學。所謂「平常心是道,直心是道場。」用直心來修行。你念觀世音菩薩,不要存一種貪心。不要說:「我念觀世音菩薩,會發 財。」這是辦不到的。你要是沒有貪心,反而會得到,一旦有這個貪心,反而得不到。你念觀世音菩薩,也不需要向外宣傳說:「我到某某地方打過觀音七,你沒有 打過,你不如我。」不要打這種妄想,不貪名,不貪利,也不貪享受。
念觀世音菩薩,就要平平常常的念,不要企求一切。不要像有人念觀世音菩薩,說:「我沒有兒子,要求觀音菩薩給我兒子。」有人又要求個女兒。有的男孩子,念 觀世音菩薩是為求得一個美麗的女孩子。有的女孩子,就要求得個男朋友,這是不可以的。念觀世音菩薩,應該把這些骯髒的念頭去除,不要有貪瞋癡的心。譬如: 天天穿衣,不要管它好不好,只求其不冷就可以了;天天吃飯,也不要有一種貪美味的思想。要是有這種妄想,那你就沒有真心念觀世音菩薩。要是真心念觀世音菩 薩,怎麼還會想吃好?穿好?早已經把什麼都忘了。什麼都忘了,才能和觀世音菩薩合而為一。
我們每位眾生的心裏,都有一位觀世音菩薩。你現在所念的,是念自己心裏的觀音菩薩。有人說:「我向心裏找,怎麼連個心都沒有?」如果你連個心也沒有,那就 不要念觀世音菩薩了。因為那就是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就是沒有心,他不打一切妄想,沒有貪瞋癡。他也不計劃今天要穿好的衣服,或吃一點好的東西,享受一 點好的供養。他是一切無著,一切不求。他所做的是度眾生。他願一切眾生離苦得樂,了生脫死,成佛道,而無所求於眾生。他希望眾生能真正明白佛法,沒有貪瞋 癡。我們念觀世音,不要一天到晚打妄想:「早上沒有吃東西,晚上又沒有茶喝,這太苦了!受不了,快跑!」這真是沒有出息的修行人!